曾軼,華容禹山人,深圳市湖南華容商會會員企業廣東力進倉儲設備有限公司創始人。主營業務:倉儲貨架設備生產與銷售。2021年營業收入1.2個億。
廣東力進倉儲設備有限公司創立于2008年,公司注冊資金1680萬人民幣,工廠占地面積約12800㎡,現有員工130人。是一家專注于智能倉儲貨架設備及現代農業食用菌蘑菇架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是業內首批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系統認證的生產廠家之一。
在廣東物流行業的倉儲貨架設備界,提到廣東"力進"和曾軼,無人不知,無人不曉。4月2日,深圳華容商會秘書處一行走進會員企業廣東力進倉儲設備有限公司,商會同仁陳列新、歐陽忠、朱婉儀、高志愛、李林、劉斯亮、吳越等鄉友參與了本次走訪活動。
曾軼是如何從零開始,從一個打工仔,一步一步個腳印,做到現在的營收過億的?帶著這一疑問,我們走進了曾軼的工廠廣東力進公司,了解到了曾軼艱辛的創業經歷與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
1999年,20歲的華容禹山鎮伢子曾軼,從岳陽市金融職業學校畢業以后 ,來到東莞打工。首先在石碣東聚電業上班,做起了一名普通的注塑車間工人。在沒有出來外面闖世界時,他總是憧憬著廣東遍地是黃金。但在注塑車間,面臨著整天12小時輪班,在簡單重復的工作中,他不禁思考自己——自己現在一無技術,二無高學歷,打工何時是個頭?
在跟同學的一次溝通中,同學建議做銷售可能會比較有前途。于是在2001年7月份,跳槽進入長安鎮烏沙村一家臺資企業應聘做貨架銷售,從此便與倉儲貨架設備這個行業結緣。
和所有來廣東打天下的年輕人一樣,他的銷售生涯從最基礎的打黃頁電話開始了。在最初跑銷售的那些日子里,他靠著雙腿丈量東莞、深圳的各個角角落落,逐一拜訪客戶,去尋找客戶,鞋子不知道磨破了多少雙。
獅子座的他,骨子里天生帶著堅強,當時的他只有一個信念,多打一個電話,說不定就有一個潛在的客戶,多去拜訪一個工廠,就可能又多一個機會。經過三個月歷練,終于成交了第一個訂單,是6000多塊錢的單子。當時拿著單子的那份喜悅至今記憶猶新,那份成就感就像一顆種子,深深的種在了他的心里。由于前期的努力,后面每個月的訂單由幾千變成十幾萬、幾十萬。一年以后業績基本穩定,一個銷售小白逐漸歷練成了一個內心篤定的銷售經理。
跑了幾年業務后,手上雖然累積了一些客戶,但總是做外貿單,客戶流失率也很大。他此時萌發了一個念頭,就想自己干一個工廠出來!但光有客戶資源肯定是不夠的,還要對市場行情具備敏銳的洞察力。
倉儲設備屬于物流行業的一個細分領域 , 現在土地的成本越來越高 ,傳統制造業以及高科技產業公司對倉儲的空間利用率和智能化的需求越來越大。制造業5s的標準化要求也對貨架的需求越來越高 ,當時在廣東地區倉儲智能設備的頭部企業也不多 ,再加上2008年,互聯網電商平臺的崛起,讓曾軼看到了一片藍海市場的欣欣向榮的景象。說干就干!懷揣著對這個行業本有的信心和對未來的憧憬,以及對這個行業集備的敏銳的洞察力,他選擇自己創業。2008年開始籌措資金成立自己的公司。
在創業的路上,曾軼進入了一個多維度全方位要精進學習的狀態,并且要邊學邊干,曾軼取用出自《舊唐書、子繁傳》"力學不倦"和出自《周易、乾》"進德修業"來作為公司名——力進,以此來更好的的勉勵自己和公司員工。
2013年10月1號曾軼在大朗鎮犀牛陂村籌建了一個3000平方的加工廠,開始銷售貨架,經過幾年的沉淀,規模,競爭優勢,都有大幅度提升。
2014年3月成立香港力進倉儲設備有限公司 ,致力開拓海外市場
2015年2月,成立自動化倉儲設備項目部,11月首臺穿梭車下線, 開啟物流倉儲設備自動化新征程 。
車間概況
行業同質化競爭比較激烈,他們有部分產品是傳統貨架,規模在華南地區中也排得上,客戶分層非常厲害,曾軼決心努力做到細分行業中優質的頭部客戶!
曾軼說,我們有挑戰也有機遇。挑戰就是:任何行業都在降本增效,同樣我們也要管理出效益,我們年增長近兩年都是50%以上增長,(當然我們體量還很?。╇S著銷售業績的增長,對管理流程的完善,薪酬體系的搭建,財務運營思維都要有待提高和加強。
機遇是:自動化物流設備和食用菌培養系統都是在高速發展期,減少揀選時間最優路徑,提高倉儲利用率,貨物相符,市場需求潛力巨大,是公司布局的一個重要方向。
為了提供產品競爭力,經過不斷的努力,力進公司申請了15項實用型專利,獲客渠道也排在行業前列,通過網上增加新的客戶流量,百度和阿里都是框架戶Ka商家。銷售渠道分為,國內、國外和電商,產品遠銷歐美,外銷產量占公司銷售比例20%以上。
創業的路上并不是一路坦途 ,力進在蓄力往前走的時候 ,他遇到了最艱難的一道坎。那是在15年年底,企業意外發生了一起電器失火,導致各個部門來嚴查,當時因為各種手續欠缺,除了面臨高額的罰款,還要面臨停業整頓!可是辦理手續時間不足了,只能面臨搬廠!在各個地方選擇廠址的時候,曾軼找到了東莞市橫瀝鎮崇德路六號,面積有12800平方,面積是之前的4倍左右,租金是之前的3.5倍!因為橫瀝的房租價格當時比大朗要低,所以他選擇橫瀝??蔁o形當中他每年要開支一筆不小的房租。這對當時的曾軼來說,壓力山大!
到底是搬廠還是不搬?曾軼陷入兩難的選擇,搬吧?當時的產能還沒上來,不需要這么大的面積,可不搬,也無法再在原來的地方繼續干……在做出這個決定之前,他也咨詢過很多朋友,但都反對選擇這么大一個地方,當時的利潤還不夠支撐那部分多出來的房租,地方雖然大了,但是業績是不可能一下子也會擴大幾倍的。
曾軼最終聽從了自己內心的聲音——搬廠!選擇搬到橫瀝去!同時曾軼自己也在心里做了最壞的打算——大不了還是干回銷售!選擇這個新的地方開廠,他自己從幾方面來進行考量:
第一,工廠搬遷一次的成本高,因為當時的他,給自己做的是個十年規劃——2015年-2025年,隨著產能擴大,原來3000多平米的面積肯定是不夠用的!還不如拿前期多付出的租金成本來抵消每一次搬遷的成本。
第二,把目標定得高一點。剛搬廠時,我們也只用了2/3不到的面積,只有更加努力提高自己和團隊的銷售能力和生產量,你才能往前走!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第三,公司產品是重型設備,只能選擇鋼構這樣的廠房,
第四,規模大了以后,客戶來驗廠信心時,我們的信心也會比較充足!
到今天為止,已經過去了六年,事實也證明了一切——創業路上第一個拐點的選擇是正確的!我們的銷售業績,從當時的2000萬做到了現在1.2個億。
在座談時,曾軼介紹說,隨著土地成本越來越稀缺,倉儲利用率及智能化要求越來越高,我們力進也要時刻走在行業技術更新迭代的變革當中。
從智能貨架貨到人揀選系統、WMS(倉庫管理系統)軟件、WCS(設備控制軟件)系統開發,做到貨架+機器人=智能倉儲系統解決方案。
他們的業務模塊分三類:
第一,立體自動化貨架集成,除了做好硬件貨架,還必須提高自己軟件核心技術人才的培養。
目前,他們立庫電商快消品揀選與海柔創新合作,重型工業設備與樹根互聯合作,由配套合作做到自己集成。說到這兩家龍頭企業與自己能達成合作,曾總也是感慨萬千。
(HAI ROBOTICS,以下簡稱“海柔創新”)是箱式倉儲機器人系統的首創者和領航者。實現機器人本體、底層定位算法、控制系統、機器人調度、智能倉儲管理系統等核心元素的自主研發。應用于3PL、鞋服、電商、電子、電力、制造、醫藥等各行業。
樹根互聯聚焦于面向工業4.0的平臺技術和產品研發,打造了自主可控的工業操作系統——根云平臺,構建基于平臺的工業APP和工業數據驅動的創新服務,通過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為工業企業提供低成本,低門檻,高效率,最可靠的數字化轉型服務。能與這兩家龍頭企業合作,曾軼也是深感榮幸。
談到他們為什么會選擇跟力進來合作,他打開了話匣子。他說,樹根互聯選擇跟我們合作,一來是公司在行業內的專業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源于我們有一顆時刻以客戶為中心的誠心。那天我們收到信息,因為第二天是元旦,晚上十點了大家都在休息,他們的采購總監,給我們電話,發給我們需求,工程,核價,確保報價的準確度。接到任務,我們連夜加班到凌晨兩點,就把方案和報價給到了客戶,給客戶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最后成交!二來是公司的快速響應,給客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客戶給我們成交的時候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被我們的極致配合而感動到了!
第二,現代農業,我們做食用菌企業貨架,雖然我們做到了食用菌行業頭部客戶的指定供應商,在國家政策扶持下,還有更多的延展性的其他生物培養系統項目也成為我們力進下一步要布局的方向。
第三,原有傳統貨架,跟大型物流公司深度合作——比方京東、順豐、亞馬遜等提升自己的產能及性價比,占領頭部客戶市場。
我們的主要原材料鋼材,現在的體量可以直接向鋼材廠家直接訂貨,鋼材市場近兩年像股票市場樣極其不穩定。但因為我們經過這些年的努力,產能上來了,有很多訂單,周期長,我們采用的是定遠期期貨和現貨兩種采購方式,既鎖定了價格,也保證了工廠正常使用。貨架的成型工序,沖壓成型自動焊接噴涂整個流程無外加工,減少了中間環節,相應的性價比高,這也是這個行業很多龍頭企業選擇我們來合作的原因之一。
在曾軼的辦公室里面有一幅字——"財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這段話出自于他在創業之初看的一部根據《商道》改編的電視劇。他說:我個人的理解就是做人要有利他心,不要貪婪,做人一定要正直!不要被欲望所奴役!雖然很難做到,但是看到這幅字,時不時地會提醒自己,作為座右銘。
曾軼說,創業的最早五年,我基本上是最晚一個離開公司,最早一個到公司,我覺得這是應該的,也可能是我當時全部的心血都在這個工廠,雖然現在也一樣,但是現在好像有點怠慢了,所以從后往前看,對我又是一次自??!當時最初的想法,公司從無到有,必須要重視,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點,我覺得做好一個公司,不被別人笑話,這也是當時我的最早的初心吧。我們這五年,產值平均每年實現了30%的增長,離不開廣大客戶朋友的鼎力支持。
如果要談到核心競爭力的話,我們跟一些頭部企業有長期穩定的合作,在這個行業積累了一定的口碑,我們從業時間較早,不管是正在合作的或潛在的客戶都對我們有一種信任。我們的生產配套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客戶的需求。最重要的是還有一群跟著我一路走過來的同事伙伴,從創業到現在,核心崗位上的人員基本沒有流失過,這也是一筆寶貴的人力資源財富!
現在我們公司的業績實現了從4200萬——1.2個億的突破,在未來的兩三年,我們的業績目標要達到三億。我們如何去完成?瓶頸在哪里?
曾軼說,業績是結果端,過程端呈現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如果生產管理流程的不完善、薪酬體系不合理分配、財務運營框架體系等都是短板,企業光有大的愿景,好的風口,是不可能有好的結果的。
企業更需要系統化思維完善經營,如何帶著我這幫跟我不離不棄的兄弟們一起成長,加強對組織管理,運營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是我下一步要突破的天花板,這個天花板一旦被我掀開,相信我們的業績一定會再破新高的。
我很希望以后多向商會同仁們學習交流。用我們華容話說,多跟你們學點兒乖!所以,未來三年,我就是要苦練內功,儲備人、財、物,為下一個3年計劃而精進!